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由党委学生工作部指导,学校易班发展中心、劳动教育与实践中心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学校易班学生工作站优课发展中心承办,必赢官网精心开展了“以劳育人,做踔厉奋发的逐梦者”2025年易班优课劳动节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注重“知情意行”联动,创新设计和开展了涵盖理论学习、文化浸润、实践体验、成果转化四大模块的十六项教育活动,营造出有滋有味、精彩纷呈的节日育人氛围。
理论浸润:云端课堂厚植劳动情怀
借助易班优课课群,学校构建了“价值引领+法规认知+榜样示范”三位一体的“云端课堂”学习体系。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礼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课群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同学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观看《劳动铸就中国梦》《新中国——平凡而闪光的足迹》《大国工匠》等纪录片展播,向同学们全景展现了劳动者用勤劳、智慧、奋斗、奉献、成就谱写出伟大祖国万象更新、山河锦绣的壮丽诗篇;开展“光影里的劳动者”主题观影,线上观看《袁隆平》《黄大年》《邓稼先》《郭明义》等模范人物影片,线下组织专场观影《水饺皇后》,以艺术化的方式诠释劳动精神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在光影叙事中体悟奋斗者的精神密码。
文化寻根:行走课堂赓续奋斗基因
中国工业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
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学校开展了“看展览展示 悟劳动奠基”走进展馆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衔接“工业报国-农业兴邦-劳模引领”的育人链条,构建“行走课堂”研学矩阵,让奋斗基因在行走中赓续。组织学生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在百年工业遗存中感悟“共和国长子”的使命担当,见证中国工业力量,领悟城市精神、传承工业文脉、弘扬社会主旋律;探访辽宁农业博物馆,感受辽宁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整体风貌,透过农耕文明解码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参观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通过观看沉浸式演出、史料图片、实物陈列、雕塑和场景复原等展览形式,近距离、全景式感受沈阳不同历史时期的112位劳动模范和集体的先进事迹和卓越风采,从中汲取踔厉奋发、砥砺奋进的智慧与力量。
辽宁农业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
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研学实践活动
匠心传承:手作课堂淬炼劳动技能
蒸饺制作体验活动
劳动节期间,学校打造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手作工坊课堂,让劳动教育可触可感。学校将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意劳动结合,开展三场别开生面的“骄子包饺子,征角做蒸饺”蒸饺制作体验活动,同学们巧手制作蒸饺、麦穗、元宝和包子,在劳动实践中品味文化韵味、习得生活技能;举办“五谷画丰登 七色绘宏图”手工五谷绘图体验活动,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劳动的过程中,通过谷物拼贴让农耕文明跃然纸上,实现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创新融合;组织“指尖生花 美丽生活”扭扭棒手工花制作体验活动,同学们用现代材料诠释传统技艺,在共享劳动美好成果的同时,共同参与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与守护;创意“筝舞蓝天 逐梦青春”风筝绘制放飞活动,同学们在涂鸦和放飞风筝过程中,让青春梦想随非遗技艺翱翔。
手工五谷绘图体验活动
扭扭棒手工花制作体验活动
风筝绘制放飞体验活动
知行合一:成长课堂转化育人成果
着眼于构建“学习-实践-反思”的“成长课堂”闭环机制,学校开展“五个一”五月成长计划:完成一次劳动知识竞答、参加一次营养科普知识竞赛、撰写一篇学习体会、参与一次劳动打卡、培育一株绿植多肉。同学们学习了易班优课课群课程后,可以借由“在线考试”完成2025年易班优课劳动知识竞答活动、参加2025年大学生营养科普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在线作业”提交学习体会文章,参与“‘劳’有所获,‘育’见成长”2025年劳动打卡活动,分享自己参加家务劳动锻炼、校园清洁卫生、宿舍内务整理、社会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实习等劳动实践行动情况,形成“人人参与、处处实践”的生动局面。学校特别策划了“植希望绿意 伴一路春天”绿植多肉栽种体验活动,同学们通过领养和栽种绿植多肉,从中体会学有所获、劳有所得的乐趣与幸福。
绿植多肉栽种体验活动
此次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以“大思政”理念为引领,创新云端课堂、行走课堂、手作课堂和成长课堂“四课同上”,以劳动之美砥砺奋进品格,关注劳动情感、劳动精神激发,重视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培养,切实提升了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让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读懂了“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