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正浓,万物竞秀。必赢线路检测中心“薪火相传实践服务队”怀揣着炽热的青春理想与深厚的专业情怀,于2025年8月17日,深入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边门镇新华村,以“新启边门:新华村乡村振兴四维实践行动”为主题,立足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四大维度,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艺术描绘乡村,用服务温暖人心,全面投身于这场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中。
一、精耕前期筹备,筑牢实践根基
为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团队于7月初便启动了前期准备工作。7月15日,团队通过线上会议召开了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此次实践的重要意义与任务目标。随后数日进行分工协作,通过线上渠道广泛搜集关于新华村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产业状况、历史文化等背景资料,力求使实践紧扣时代脉搏。
团队全体成员参加动员大会
二、深入田间地头,把脉经济脉络
在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团队反复推敲,制定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计划与调研方案。8月17日,团队成员带着饱满的热情和美好的期待,踏上了新华村的土地。实践伊始,将经济发展调研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走访村中的部分村民以及实地考察,并向部分村民发布了调查问卷,了解本地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情况与产业化程度。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玉米、草莓、蓝莓、榛子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成本收益、销售渠道以及面临的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
对当地村民进行走访调研
通过访谈老教师,初步整理出了新华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家庭养殖业为辅的产业结构。谈话中发现,尽管自然资源禀赋较优,但产业模式相对单一,产业链较短,品牌意识薄弱,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团队将这些翔实的数据与案例一一记录,旨在后期分析研究,为新华村探索特色品牌打造、电商拓展等多元化经济发展路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和当地老教师进行亲切对话
三、勘察绿水青山,描绘生态画卷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践期间,团队全体成员格外关注新华村的生态环境状况。队员们实地勘察了村内的主要水源地、山林植被、农田土壤以及垃圾处理情况,了解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与日常生活状态。向村民普及了垃圾分类、农药化肥减量等环保知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让乡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聚焦问题症结,献策发展新径
在深入调研与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团队针对新华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品牌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结合专业优势与实地感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发展建议:
一是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团队将协助村委会注册地域商标,统一包装设计,突出“边门·新华”地域标识,提升蓝莓、榛子、草莓等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附加值。二是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团队将协助新华村引入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新型营销模式,帮助村民搭建线上店铺,开展电商技能培训课程,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依托新华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风貌,开发观光农业、采摘体验、乡村民宿等项目,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秋收榛、冬民俗”的四季旅游线路,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带动村民增收。团队希望通过构建新华村“品牌引领、电商助力、农旅融合、科技支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真正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动力。
五、收获感悟成长,砥砺青春担当
实践的时光转瞬即逝,留给团队成员无尽的思考与宝贵的财富。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广袤的乡村大地,锤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综合能力。团队成员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与责任,继续砥砺前行,用青春之笔,绘就更多实践服务的壮美画卷!
团队成员合照
一审一校:王俪蒙
二审二校:朱春梅
三审三校:刘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