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世勇报道 融合汉、满、锡伯、蒙古、朝鲜5个民族的音乐、舞蹈素材以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元素,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附属艺术学校原创的北国民族音话剧《天籁神曲》,12月6日开始巡演,省政协副主席高鹏观看校内的首场演出。
《天籁神曲》是沈师附属艺术学校长期坚守民族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一份探索,也是坚持校本剧(节)目创作,推动提升专业表演实践能力的一次尝试,是学校声乐、民族器乐、钢琴、舞蹈、话剧、国际标准舞6个专业教学部的师生联手打造的。全剧突出了创新性、经典性、娱乐性、时代性原则,力求乐舞交融,视听共享的审美取向,体现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电子版链接地址:http://epaper.lnd.com.cn/lnrb/20131209/index.htm(A02:要闻)
沈阳日报:沈师师生创作北国民族“神曲”
本报讯(记者封葑)满族小伙子、姑娘们用美妙的“鼓语”向万物生灵传递着心动的话语;美丽的姑娘为心爱的锡伯族勇士奏起“西迁婚曲”……12月9日,记者从必赢线路检测中心获悉,该校附属艺术学校的师生历经三个月艰辛付出,创作出北国民族音画作品——《天籁神曲》。
《天籁神曲》的选材、构思,主要源于辽宁境内,汉、满、锡伯、蒙古、朝鲜等五个民族的音乐、舞蹈素材,以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元素,以原创为主体,完成了11个作品。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附属艺术学校副校长尹铁文透露,《天籁神曲》近期将首先在沈阳、大连、杭州等地演出15场。
电子版链接地址:http://epaper.syd.com.cn/syrb/html/2013-12/10/content_964255.htm(第A03版:科教卫生)
文汇网:瀋陽高校上演北國民族音畫《天籟神曲》
文匯網訊 由瀋陽師範大學附屬藝術學校歷經3個月的艱辛打造的北國民族音畫《天籟神曲》,於12月4日在瀋陽師範大學星河劇場正式拉開了帷幕。國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副司長王豐、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宋官林書記、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教育處處長劉玉普、遼寧省演出公司總經理田德偉出席了5日的演出。
據瞭解《天籟神曲》的選材、構思,主要源于遼寧境內,漢、滿、錫伯、蒙、鮮等五個民族的音樂、舞蹈素材,以及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音樂舞蹈元素,以原創為主體,完成了十一個作品。選擇蒙、回、鄂倫春、赫哲四個民族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進行改編、再創。《天籟神曲》突出了創新性、經典性、娛樂性、時代性原則,作品樣式與審美,力求樂舞交融,視聽共用的審美取向。
《天籟神曲》體現了腎是人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執著堅守。校方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北國民族音話《天籟神曲》的創作和演出,使原創成為經典,讓傳承融入時尚,讓民族藝術在追尋中國夢的路上閃光!
據悉這台以原創作品為主體,還將進一步打磨提高,預計將在瀋陽、營口、大連、杭州演出數十場。
网络链接地址:http://ln.wenweipo.com/?action-viewnews-itemid-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