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国际知名生物学期刊—ZOOTAXA(动物分类,2013JCR IF=1.06,SCI Q2区)发表了必赢官网化生学院张春田教授(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与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岛洪、德国斯图加特自然博物馆H-P Tschorsnig博士、南开大学博士生王强合作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东古北界和东洋界篦寄蝇属分类订正研究”学术论文 (A review of Billaea Robineau-Desvoidy of the eastern Palearctic and Oriental regions (Diptera: Tachinidae), Zootaxa 3949 (1): 001–040. DOI: http://dx.doi.org/10.11646/zootaxa.3949.1.1, http://www.mapress.com/zootaxa/),系统研究了亚洲地区篦寄蝇属的物种组成与分类,科学上首次发现原产分布于中国、老挝、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九新物种。
本项研究的篦寄蝇属在动物系统学中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有瓣蝇类狂蝇总科寄蝇科长足寄蝇族,幼虫主要寄生在林木、土壤中生存的鞘翅目天牛科、金龟子科、花金龟科幼虫体内,少数寄生于象鼻虫、吉丁甲幼虫体内,是大多数农林和土壤害虫的重要天敌;寄蝇-植食性寄主-植物协同进化,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原始林、荒漠、草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果园、人工林)稳定与平衡中,起着生物控制作用。目前人类还没有像膜翅目寄生蜂那样人工繁殖,充分利用它们。本次发现的新物种多分布在世界(亚洲)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分别被命名为:短尾篦寄蝇Billaea brevicauda(四川、云南、西藏),突脊篦寄蝇B. carinata(辽宁),中华篦寄蝇B. chinensis(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西藏,越南),黄篦寄蝇B. flava(广西),仓桥篦寄蝇B. kurahashii(老挝,泰国),小爪篦寄蝇B. micronychia(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青海,日本本州),佩普篦寄蝇B. papei (马来西亚彭亨),鬃腹篦寄蝇B. setigera(四川、云南、西藏),顶鬃篦寄蝇B. verticalis(云南)。报告了中国或其他国家新纪录种:阿氏篦寄蝇B. atkinsoni(新分布:日本,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原分布:中国,缅甸,印度);勤篦寄蝇B. impigra (新分布:中国山西;原分布:俄罗斯远东)。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斑篦寄蝇B. fasciata是费篦寄蝇B. ficorum一个新异名种;鉴定出本属10已知种;编制有19物种的形态鉴别检索表;绘有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提供了头部或外部形态彩色照片,共计101幅,73篇引证文献。该类群标本均是寄蝇研究组成员与国外学者过去多年在野外科学调查中采集、积累,并从国内外各大学、研究所及自然博物馆惠借、汇集,历经近15年亚洲东部、南部长足寄蝇族国际合作,系统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纪录。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31272279, 30870331, 31093430, 31493021)和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生态环境中心主任基金(EERC-K-201301)资助。
必赢官网双翅目昆虫研究团队寄蝇研究组十余年来,主持或参加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下达的十余项课题,开展了有瓣蝇类系统分类、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和起源演化、地理分布格局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主要生态地理区进行了多次科考调查活动,采集到昆虫标本近十万号;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考和研究项目,其中2009的英文《中国寄蝇科注释名录》(Google学术搜索2015-4-21被引43次)、《六盘山无脊椎动物》、《小五台山无脊椎动物》、海南岛动物多样性调查、天目山昆虫志、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寄蝇科调查,秦岭动物志双翅目、山西中条山、湖北大别山区昆虫,长白山脉、大兴安岭、辽宁等地寄蝇调查和采集活动。系统研究了东亚和东南亚产长足寄蝇亚科(特西寄蝇属、长足寄蝇属、迪内寄蝇属、噪寄蝇属)、中国突颜寄蝇亚科、膝芒寄蝇族等昆虫,发现寄蝇科昆虫67新种、30中国新记录属和140多中国新记录种。沈师大昆虫所已成为我国双翅目有瓣蝇类分类研究中心,张春田教授为国际双翅目昆虫学会会员和中国昆虫学会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成员,是Journal of Linnaeus Society、Zootaxa等国内外刊物审稿专家,《环境昆虫学报》和《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学报》编委,培养了近20名研究生,工作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认可。

保存在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马来篦寄蝇和壮篦寄蝇模式标本背面照,图100–101. Billaea

本研究部分新种和已知种头部侧面照,图64–72. Billaea spp., heads of male in lateral view. 64. B. atkinsoni. 65. B. brevicauda sp. nov. 66. B. carinatus sp. nov. 67. B. chinensis sp. nov. 68. B. ficorum. 69. B. flava sp. nov. 70. B. fortis. 71. B. kolomyetzi. 72. B. kurahashii sp. nov. 比例尺= 0.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