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下午,党委书记贾玉明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淑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并在汇文楼350会议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就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进行了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美艳介绍了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省级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方向与对策,分析了思政课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宣传部部长张艳伟、教务处处长刘天华、学生处处长刘亚军分别围绕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党委书记贾玉明在讲话中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对学院长期奋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老师们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敬意和感谢。贾书记对李淑妍老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李老师讲授准确熟练,逻辑清晰,知识储备丰富,精神饱满,注重与学生交流互动,是一节好课。贾书记进一步提出两点希望,一是要关照历史与现实更好的契合,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间的关系,注重立体式的呈现和剖析;二是要关照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要把理论讲深讲透,也要回应学生关切,摸准和破解思想困惑,聚焦学生成长成才。
贾书记对全校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提出了“六化”的要求。一是要强化认识。要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灵魂,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要以中央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激发教师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动力,打好攻坚战。二是要深化改革。思政课改革永无止境,要继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着力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坚持问题导向,凝练教学内容,汇聚优质资源,积极培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项目。三是要细化“工艺”。能否上好思政课与教师本人投入多少精力和心血密切相关,要弘扬精打细磨的“工匠精神”,把每一节思政课都当成一个完美的作品来设计和准备,学院要通过强化培养培训、名师传帮带、提供服务保障等手段强化职业精神和岗位技能。四是要优化效果。教育部对上好新时期的思政课有具体的形象化要求,教育部长陈宝生两周前来辽宁调研时对思政课提出了“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要求,我们要深入领会和贯彻,要注重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得到回应、受到启发。五是要量化考核。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借鉴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实施量化考核的有效做法,围绕省示范马院的发展建设目标,围绕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结合教师队伍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潜力。六是要固化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思政课质量水平的提升,把此前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制度化方式固定下来,形成传统和习惯,融入学院文化建设之中,为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贾书记强调,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我们要通过不懈探索和努力工作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课题,要聚焦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深情瞩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他希望全体思政课教师能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对标“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结合学生成长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好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提升的攻坚战。

座谈会现场